2018年第45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电动汽车空调无位置传感器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研究
    丁曙光 江跃
    2018, 45(3):1-5.
    [摘要](357) [HTML](0) [PDF 675.41 K](808)
    摘要:
    针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无位置传感器的转子位置和速度估计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定子磁链观测器的转子位置、速度的估计方法。该方法结构简单,涉及电机参数少。通过引入有效磁链概念对IPMSM的电压方程进行等效变换,对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反电动势进行积分。为了抑制反电动势的积分环节带来的积分饱和和直流漂移问题,设计了截止频率可以自动调节的低通滤波器来代替积分器。对于在低速时低通滤波器所带来的磁链幅值衰减和相位超前问题,利用饱和反馈对观测误差进行补偿。最后通过锁相环进行位置的估计。搭建了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对IPMSM全速度范围内的转子位置的高精度估计。
    2  基于滑模控制器的PMSM的矢量控制系统研究
    谢涛 高桂革 王杰
    2018, 45(3):6-10.
    [摘要](319) [HTML](0) [PDF 675.01 K](777)
    摘要:
    为了提高三相PMSM调速系统的动态品质,利用滑模控制对扰动和参数不敏感,相应速度快等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的速度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搭建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验证了所提永磁同步电机速度控制器的有效性,获得很好的速度跟踪精度和抗负载扰动能力。
    3  考虑系统扰动的永磁同步电机复合控制策略
    韦汉培 魏海峰 张懿
    2018, 45(3):11-16, 45.
    [摘要](342) [HTML](0) [PDF 745.31 K](744)
    摘要:
    提出一种结合滑模速度控制和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复合控制策略。滑模速度控制采用新型趋近律设计,扩展滑模扰动观测器对系统内部参数摄动以及外部负载干扰进行准确估计。所设计的复合控制器通过系统扰动估计环节对控制系统中的综合扰动项进行实时估计,用以对速度控制环节进行前馈补偿,实现控制系统自抗扰控制。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基于智能神经元PID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周晓华 张银 李振强 刘胜永
    2018, 45(3):17-21.
    [摘要](345) [HTML](0) [PDF 660.64 K](738)
    摘要:
    针对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PID转速调节器的适应性、鲁棒性及抗干扰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智能神经元PID转速调节器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智能神经元PID转速调节器采用2个神经元控制器进行设计,同时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在线调整,磁链调节器和转矩调节器分别采用滞环调节器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智能神经元PID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能快速跟踪参考转速变化,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自适应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
    5  DFIG在微电网中的电压控制策略与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分析研究
    赵晶晶 左亮亮 赵铃光 黄诗扬
    2018, 45(3):22-29.
    [摘要](398) [HTML](0) [PDF 1.04 M](737)
    摘要:
    为增强微电网小干扰电压稳定性,针对含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的风光柴微电网,DFIG无功控制采用V-Q下垂控制并引入积分逻辑环节,同时计算变风速情况下DFIG有功功率对应的无功功率极限,对V-Q下垂控制与积分环节进行限幅。通过小干扰分析法找出了一对反映微电网电压响应特性的典型特征值,分析DFIG无功下垂系数取不同值时对典型特征值分布轨迹的影响。为了解决无功下垂系数取较大和较小值时带来的问题,经过参数改进后既促进了DFIG参与微电网调压的效果,又使微电网拥有更好的小干扰电压稳定性。最后在DIgSILENT/Power Factory仿真软件中搭建微电网模型,通过动态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和方法对促进微电网调压以及提高微电网小干扰电压稳定性的有效性。
    6  发电机的浸入与不变自适应反步鲁棒励磁控制器
    陈登义 孔繁镍 王希平
    2018, 45(3):30-34.
    [摘要](313) [HTML](0) [PDF 612.20 K](701)
    摘要:
    针对含有不确定参数的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反步鲁棒励磁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反步法逐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引入非线性阻尼算法来减小反步法的“计算膨胀”问题,有效地增强了控制器的鲁棒性。接着介绍了应用浸入与不变自适应控制设计阻尼系数的自适应估计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研究,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7  电力机车PMSM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刘芳璇 娄刘娟 虞梦月 王晓琴 王桂荣
    2018, 45(3):35-40.
    [摘要](279) [HTML](0) [PDF 706.15 K](715)
    摘要:
    为研究牵引工况下电力机车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转速控制精度,考虑轮轨接触不平顺及车体静载荷在轮对径向产生的未知时变负载转矩,建立了机车PMSM在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针对该耦合非线性系统中存在的负载转矩,设计非线性转矩观测器对其实际值进行估计,对观测误差采用自适应模糊逻辑系统进行逼近;为考察d轴电压过零跳变对转速控制及转矩观测性能的影响,在d轴电压控制器设计中引入Nussbaum函数,并依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构造了基于转矩观测器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当转矩时变或d轴电压过零时,机车PMSM闭环转速控制系统跟踪误差一致有界,转矩观测误差收敛于0。
    8  永磁同步电机的自适应云模型控制研究
    陆佳琪 朱保鹏 尤钱亮 张懿 魏海峰
    2018, 45(3):41-45.
    [摘要](247) [HTML](0) [PDF 658.98 K](709)
    摘要:
    针对PID或其改进的算法鲁棒性偏低问题,提出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自适应云模型控制算法研究。在分析了自适应云模型结构后设计了PMSM自适应云模型控制器。搭建了基于自适应云模型控制算法的PMSM试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PMSM的自适应云模型控制算法精度高、性能稳定。
    9  基于MTPA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矩预测控制
    张旭隆 王峰 张晓 曹言敬
    2018, 45(3):46-50.
    [摘要](577) [HTML](0) [PDF 700.10 K](748)
    摘要:
    针对采用矢量控制方法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存在解耦复杂、附加优化目标难以融入系统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MTPA)的IPMSM转矩预测控制方法。在推导MTPA控制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转矩预测的控制机理及性能指标函数。22 kW试验样机的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系统稳态及全局加减负载条件下调速性能良好、转矩动态响应迅速。该方法在重载条件下定子电流利用率显著提高,满足电动车辆驱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指标要求。
    10  基于改进型MRAS无轴承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转速辨识研究
    孙宇新 唐敬伟 施凯 朱熀秋
    2018, 45(3):51-58.
    [摘要](277) [HTML](0) [PDF 1000.15 K](678)
    摘要:
    以改进电压模型转子磁链为基础,构建了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磁链定向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改进电压模型转子磁链提高了转子磁链的观测精度;同时,基于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磁链定向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在空载调速和加载情况下,辨识转速和实测转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电机能够稳定悬浮运行,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11  基于触发角定时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控制器设计
    林健 周延锁 鲁文其 钱杰 张帧毅 吴迪
    2018, 45(3):59-66.
    [摘要](276) [HTML](0) [PDF 1.17 M](700)
    摘要:
    针对起重设备专用三相异步电机的直接起动问题,分析了异步电机的T型等效电路,阐述了晶闸管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触发角定时控制的异步电机软起动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相应的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提出方法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基于单片机设计了相应的软起动器的软硬件,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相异步电机的平滑起动,起动电流较小,有效地减少了起动过程对电机和电网的影响。
    12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刘兴中 张显亭 魏旭来
    2018, 45(3):67-71, 84.
    [摘要](395) [HTML](0) [PDF 685.48 K](713)
    摘要:
    以效率优化作为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驱动系统控制目标,研究了IPMSM的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MTPA)系统,并分析了MTPA控制的不足。在传统效率优化控制算法基础上充分考虑分析铜耗、铁耗和杂散损耗影响,并考虑参数变化的二次补偿,提出新的损耗最小化控制策略,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工程化简,兼顾了效率优化精度和工程实现性。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了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对比了以上两种控制策略效率优化效果,仿真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13  磁轴承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改进PID控制算法研究
    姜豪 苏振中 王东
    2018, 45(3):72-77.
    [摘要](528) [HTML](0) [PDF 864.21 K](673)
    摘要:
    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改进PID控制算法。该算法以传感器测量的转子位移信号为量测量,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为输入量,通过系统状态方程和噪声统计特性估计转子的实际偏心位移,有效解决了信号噪声对控制精度的影响问题。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14  表贴式串联磁路双定子永磁无刷电机转子轭部主磁通研究与优化
    刘沛麟 赵朝会
    2018, 45(3):78-84.
    [摘要](364) [HTML](0) [PDF 921.58 K](737)
    摘要:
    双定子永磁无刷(DS-PMBL)电机因其转子轭部主磁通变化易受各类参数影响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表贴式串联磁路DS-PMBL电机转子轭部主磁通具体由径向和周向磁通组成,归纳分析了两类磁通的成因及特点,并采用改变极弧系数和增设减重孔的方式对原模型进行优化。最终优化后模型的性能通过了有限元软件仿真验证。
    15  一种改进的感应电机离散化模型
    詹榕 李杰 宋文祥
    2018, 45(3):85-89.
    [摘要](504) [HTML](0) [PDF 646.68 K](992)
    摘要:
    研究了一种基于不同坐标系下的离散化模型。根据电机静止坐标系下的定子方程与转子坐标系下的转子方程,以定子磁链和转子磁链为状态变量,设计离散化矩阵实现磁链信息的估计。混合离散模型的稳定性可由离散域稳定性定理保证,离散模型的极点轨迹存在于稳定区域内,实现了全速度区域内的模型稳定。最后通过系统仿真,验证了离散模型的正确性。
    16  基于不同定子槽模型的分段磁路分析
    武文皓 竺韵德 于大国
    2018, 45(3):90-96.
    [摘要](285) [HTML](0) [PDF 870.82 K](692)
    摘要:
    结合等效磁场实现转子内磁场强度至转子轭表面的转换,分别建立了开口、半开(闭)口定子槽模型,采用分段磁路法分析各段磁路长度变化情况,给出了不同定子槽模型下齿槽转矩的解析式。分析定子冲片选用不同牌号的硅钢片材料对齿槽转矩的影响。经研究表明:分段磁路法能够提高槽间磁路近似精度,且经分析优选的定子硅钢片材料可较为有效地削弱齿槽转矩。
    17  高速异步电动机转轴的疲劳特性分析
    孙雪 代颖 王小飞 赵剑飞
    2018, 45(3):97-102.
    [摘要](450) [HTML](0) [PDF 813.00 K](807)
    摘要:
    基于Ansy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平台,对高速异步电动机的转轴进行疲劳特性分析,校核高速异步电动机转轴的疲劳强度和高速运行的可靠性,预测电机转轴的寿命;分析电磁力对转轴疲劳寿命的影响,判断疲劳特性的类型。对比分析作用于电机结构的电磁力波频率、幅值和电机转轴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校核电机转轴的强度。在转轴不会因电磁振动发生断裂的前提下,将电磁力等效为静应力分析转轴的疲劳特性,校核电机轴在电机寿命周期内是否会发生短周疲劳损坏;并采用凹圆角设计进一步提高转轴的结构可靠性,提高电机的转轴寿命。
    18  大容量高速永磁电机热流场仿真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刘阳 余中军 张贤彪
    2018, 45(3):103-107.
    [摘要](291) [HTML](0) [PDF 740.14 K](825)
    摘要:
    建立电机三维热流场模型,基于流固耦合法,计算大容量高速永磁电机温度场。通过样机温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选取导热系数这一影响温度场重要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其在合理范围变化,分析电机温度场对各部件导热系数的敏感性程度。结果为以后高速永磁电机温度场仿真中导热系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19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主氦风机驱动电机绝缘系统评定技术研究
    汪双灿 黄慧洁 管兆杰
    2018, 45(3):108-111, 116.
    [摘要](343) [HTML](0) [PDF 632.70 K](722)
    摘要:
    设计了一套在0.1 MPa氦气和空气环境下测试绝缘系统电气绝缘性能的试验装置,完成了0.1 MPa气压下氦气和空气中主氦风机驱动电机绝缘系统模型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起晕电压、匝间冲击、绝缘电阻和工频击穿电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0.1 MPa气压下,绝缘系统在氦气环境下的部分绝缘性能较空气中大幅下降,氦气环境下绝缘系统的PDIV值约为空气中的50%,起晕电压值约为空气中的20%~25%, 闪络(击穿)电压约为空气中的50%。
    20  基于电流包络线线性分区开关磁阻电机初始位置估计
    张磊 刘闯
    2018, 45(3):112-116.
    [摘要](344) [HTML](0) [PDF 691.36 K](650)
    摘要:
    提出一种开关磁阻电机脉冲电流包络线线性三角形模型的初始位置角估计方法。该方法先将电机相电感进行分区,通过比较每相脉冲电流峰值判断出转子初始分区,再将每个分区的脉冲电流峰值包络线线性化组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得到各分区脉冲电流峰值与初始位置角之间的数学模型,将实测的脉冲电流峰值代入数学模型计算出转子初始位置角。该方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21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气隙偏心故障诊断研究现状与发展
    马宏忠 李思源
    2018, 45(3):117-122.
    [摘要](365) [HTML](0) [PDF 834.25 K](761)
    摘要: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FIG)机械故障在实际运行中尤其不可忽略,不论是转子刚度不足还是轴承磨损或安装误差,都会导致气隙偏心,严重时甚至会烧毁电机,因此对风机进行准确高效的气隙偏心故障诊断至关重要。简单介绍DFIG产生气隙偏心的故障机理,再对当前已有的相关故障诊断方法做重点归类阐述,最后展望未来的DFIG气隙偏心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22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相关向量机的风力发电机故障诊断
    杨璐璐 张新燕 牛盛瑜 张冠琪 张亚敏
    2018, 45(3):123-128.
    [摘要](352) [HTML](0) [PDF 1.23 M](764)
    摘要:
    为了能够全面准确地识别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类别,考虑信号源振动和电流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和改进相关向量机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直驱风力发电机试验台实测数据,提取具有较高敏感度的特征参数作为诊断样本,建立基于振动和电流的改进相关向量机诊断模型进行初步故障诊断。利用信息融合建立多信号源故障诊断模型,获得最终风机故障诊断结果。试验表明,与基于单一信号的故障诊断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很好地识别具有机电耦合特性的风力发电机故障类型。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电机与控制应用》
  • 月刊,1959年创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 刊号:ISSN 1673-6540
    •           CN 31-1959/TM
    • 地址:上海市武宁路505号
    • 邮编:200063
    • 电话:021-62574990-574/462(编辑部),021-62574990-416(广告部)
    • 电子邮箱:eec@seari.com.cn (编辑部),wangzm@seari.com.cn(广告部)
    • 网址:http://www.motor-abc.cn/djykzyy/home
    • 邮发代号:4-199
    • 国内定价:15元/册
    • 影响因子:0.752
    您是第位访问者
    沪ICP备16038578号-3
    网站版权©2025《电机与控制应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沪公网安备 31010702006048号